寫下貴州公安史上的光輝一頁


1949年11月,人民解放軍挺進貴州;同月15日,省城貴陽解放。這一天,成為了貴州的解放日。隨著貴州解放的步伐,由冀魯豫革命老區干部、部隊轉業官兵和贛東北青年學生組成的貴州省接管班底——南下西進支隊,也相繼完成了對全省各級國民黨舊政權的接管,從而翻開了貴州歷史的新篇章。 戰火征程建警隊 1949年10月,中共中央西南局在湖南邵陽召開擴大會議,部署解放貴州的軍事和接管工作,確定了西進支隊各大隊接管的地區以及各級軍事管制委員會及接管部門負責人。 作為貴州省公安機關組建班底的公安接管部門,面臨著保衛新生人民政權、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的重任,地位和作用極其重要。為此,早在1949年1月,冀魯豫區黨委布置南下任務時,就從冀魯豫行署公安局抽調了一批同志隨軍南下,負責貴州的公安接管工作。他們中有一批在革命老區從事治安保衛工作,資歷深厚、經驗豐富的老公安。同時,區黨委還從冀魯豫行署公安局調來一個排,作為組建貴州公安武裝的基礎。 1949年11月3日,人民解放軍向貴州挺進,解放天柱縣、三穗縣、玉屏縣、鎮遠縣、岑鞏縣。 11月9日,三穗縣委、縣政府成立的同時,貴州省第一個縣級人民公安機關——三穗縣公安局也在解放貴州的戰火征程中降生。至同月中旬,玉屏、岑鞏、施秉、鎮遠、黃平、廬山(今凱里市)等縣人民政府公安局相繼成立。 1949年11月9日,貴州省建立的第一個縣級公安機關——三穗縣公安局辦公地點。 11月12日,鎮遠專署公安分局(后改稱鎮遠專署公安處)成立。這是貴州省第一個成立并開展工作的地級公安機關。 11月15日,人民解放軍解放省會貴陽,從此結束了國民黨在貴州的長期統治,翻開了貴州歷史新的一頁。貴陽市軍管會分別進駐各部門開展接管工作,公安接管干部接管了貴陽市舊警察局和下屬9個分局。 11月28日,公安接管部向各專署、縣公安機關發出第一號文件,分析當前敵情、部署工作。指出各級公安機關的主要任務是嚴厲打擊、徹底消滅武裝特務和土匪,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1950年初,貴陽市軍管會公安接管部召開了全省第一次公安分局長聯系會議,明確了公安工作的任務和方針,要求全省各地積極培育干部充實隊伍,建立公安工作制度,建立情報偵察體系等,推動了全省的公安工作。 1950年4月25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安廳正式成立。西南公安部印發“關于迅速建立各級公安部門工作的指示”,明確“縣級公安局至少有5至10名略具工作經驗的干部,并按實際需要配備一個排或一個連的公安武裝;區級應有專門的公安干部”,以及“為解決各級公安干部困難,縣級公安局可以辦30到50人的短訓班,主要培養區鄉公安干部”。按照這一指示要求,全省各地迅速組建成立公安機關,配備干部,開展工作,同時建立公安武裝。 1950年4月25日,貴州省公安廳成立,第一任廳長吳實在成立大會上講話。 為解決公安干部嚴重缺乏的問題,貴州省公安廳成立了公安干部學校,為全省培訓公安干部。到1950年底,全省有公安干部1455人,公安學院學員559人,公安武裝力量3000余人,迅速形成了一支保衛新生人民政權的新型公安隊伍。 革故鼎新壯隊伍 接管舊警察機構,改造舊警察隊伍,在當時是一項十分緊迫、艱巨的工作。 1949年11月3日,人民解放軍進軍貴州時,全省舊警察機構的裝備物資幾乎被國民黨掃蕩一空,檔案資料全部被轉移或銷毀,留給接管部門的就是一個爛攤子。11月25日,接管人員進駐當時的省會警察局時,只接管到2臺舊電話機和3部不堪使用的電臺,以及2輛開不動的消防車。 受敵特反動宣傳蒙蔽,一些隱匿的舊警察害怕人民政府清算和懲辦,遲遲不肯前來登記。公安接管部廣泛宣傳《共同綱領》《約法八章》等黨的政策,使舊警察人員逐步打消了顧慮。一些生活貧困的下等警員認識到人民政府與舊政府的不同,開始到公安機關進行登記。按照黨的政策,接管部留用了部分無不良嗜好和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下層警員,對具有特務身份、民憤較大的,則一律清除出公安隊伍。緊接著,公安接管部對留用人員開展了劃清界限、轉變立場的教育,要求他們克服雇傭觀點和改掉舊警察機構養成的舊習氣、舊作風,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通過思想改造,他們中大多數人在公安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從1949年11月9日,貴州省第一個縣級公安機關(三穗縣公安局)成立,到1950年省公安廳成立,在各級人民政府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全省公安接管工作順利完成,徹底摧毀了國民黨貴州省警察機構,人民公安機關擔負起保衛人民群眾安全、保衛新生人民政權的神圣職責。 浴血奮戰蕩頑匪 公安接管工作的順利實施,宣告了國民黨政權在貴州的徹底覆滅。但他們并不甘心失敗,暗中開展有計劃、有組織的破壞活動,時刻考驗著新生的人民公安隊伍。 貴州解放后,形形色色的潛伏敵特骨干進行了一系列的陰謀復辟活動。 1950年2月9日,根據嚴峻的匪情,貴州省委決定集中力量解決貴陽市的問題,將公安接管部與貴陽市公安局合并,實行省委為主的省、市雙重領導。 省、市兩級公安機關合并后,加緊了對潛伏敵特活動情況的偵察、調查,發現和掌握了潛伏貴陽的軍統上校特務錢濟淵勾結城外土匪徐介丞、曹紹華、潘方俠等人預謀3月25日舉行暴動攻打貴陽的重要情報。為此,貴州省委在對敵情進行全面分析后,決定采取行動“先發制敵”,于3月23日晚集中省、市公安機關和解放軍部隊700多人,徹底摧毀了敵特里應外合攻打省城貴陽的陰謀。4月3日,貴陽市軍管會組成軍事法庭,公審陰謀暴動的首犯,全市群眾拍手稱快。 1950年3月24日,貴陽市開展大搜捕,民警抓捕潛伏敵特。 這一時期,安順、遵義公安機關在省、市黨委的統一指揮下,也先后聯合相關部門粉碎了潛伏敵特組織暴動的陰謀。 1950年是貴州解放后敵情最為復雜、對敵斗爭最為激烈的一年,也是貴州公安隊伍最艱難的創業之年。據統計,1950年,全省公安機關和公安武裝部隊配合人民解放軍剿匪斗爭,先后參加大小戰斗數以千計,繳獲大批輕重武器。 也是這一年,全省公安機關采取多種手段,偵察破獲了一大批敵特潛伏組織案,繳獲電臺17部、槍支8800余支、炸藥350余斤。 在百廢待興、近乎白手起家情況下,貴州省公安機關一邊全力保衛新生的人民政權,一邊建立和完善公安管理機制,大力開展社會管理,維護社會治安秩序。1950年,貴州省公安機關破獲各類刑事案件22333起,其中毒品案件2705起,抓獲毒品案犯3662人,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全省社會穩定作出了應有貢獻。特別是及時果斷偵破一大批潛伏敵特案件,狠狠打擊了國民黨敵特分子的囂張氣焰,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保衛了人民群眾的勝利果實,為后續的鎮反運動、禁煙禁毒、取締反動會道門等斗爭積累了寶貴經驗,在貴州公安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1951年6月,西南軍政委員會為貴州工作團在剿匪戰斗中犧牲的民警和工作人員召開追悼大會。 在剿匪戰斗中犧牲的李樹森烈士塑像。 |
